
议提案办理
发布时间:2025-07-29 09:44:00
来源:
- 小
- 中
- 大
- 字号:
关于对县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24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镇教字〔2025〕4号
王晓红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第24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既功在当代,也会泽及后世子孙、增进人类福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中华民族的“根”之所系与“魂”之所牵。在广大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当前和未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将产生明显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我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
一、统筹推进中小学课程建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对本地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荣誉感,激发对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二、推进优秀传统经典教学
开展吟诵、朗诵教学。吟诵是诵读方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全县教育系统各学校为诵读活动置备了相应的书籍,搜集相关数字资源,积累诵读活动材料,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师生开展阅读活动服务。
三、大力开展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包括“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戏曲、传统体育进校园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每年九月组织艺术展演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参与中增强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1.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教育活动。积极挖掘节日蕴含的德育元素,培育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要求,开展节日传统习俗教育,了解传统习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开展尊亲敬祖、敬老敬贤、讲仁守义、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的宣传教育。
2.开展革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组织开展庆祝、纪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缅怀先烈,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四、构建全环境育人机制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文化墙、校刊校报、广播站、网络等媒介,宣传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以文化人”的校园环境。深挖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性教育资源,推动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效丰富学校课堂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根据您的建议,在落实课程设置和标准前提下,我们将继续坚持在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继续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开展工作。
1.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显,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学生的铸梦人,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
3.开展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自主性,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现场感受中华文明,了解历史文化。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结合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面向家长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5.开设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深入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提倡中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开展书法比赛,提倡学生和家长共同读书、读同一本书,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您今后更加关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镇赉县教育局
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