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场概况
发布时间:2025-01-10 10:31:00 来源:
  • 字号:
收藏
坦途镇概况

  【概况】镇赉县坦途镇南距镇赉县城45千米,西南距白城90千米。位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辖区面积327平方千米,有耕地1.6万公顷,其中,旱田1.2万公顷,水田4000公顷;有林地4300公顷。坦途镇是镇赉县的重点产粮区,是黄金玉米带。特色产业为烤烟产业,有90公顷;畜牧业以牛、马、羊和鸭鹅等养殖为主。辖14个行政村,53个自然屯,1个社区,7个居民小组。全镇有户籍6516户,总人口16949人。其中,农业常住户3762户8555人,非农业人口常住1478户2762人,非农业人口主要居住在镇区,是全县乡镇中镇区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2023年,全镇财政收入3759万元。养殖业以牛、羊、猪为主,大牲畜存栏31954头(匹),鸡鸭鹅发展到50.44万只。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751.86万元。

  【基层治理】落实镇村两级班子周例会制度,健全“三三三六”{第一个“三”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第二个“三”指构建上下贯通的“思想体系”、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系统完备的“治理体系”,以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构建“三大体系”,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结合文章”,做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通过县委召开乡村振兴推进会、座谈会、现场会及讨论活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六”指构建防汛抗旱“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工作格局,按照基层防汛抗旱体系“5+1”(组织责任网、风险防控网、抢险救援网、灾害处置网、运行保障网+数字化平台)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快构建防汛抗旱“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工作格局}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年解决民生实事46件、兑现“微心愿”236个。落实“暖心晒单”工程,全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728件。落实25条举措,完成基层治理专项巡察整改。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推行积分兑换制度,评比兑换64次,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

  【粮食生产】实施“双藏”战略,夯实粮食安全生产根基。全镇水肥一体化种植2100公顷,做到每村都有“示范田”;开展党支部领办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推广颗粒入仓、科学储粮,将全镇“地趴粮”减少60%;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引进优质企业和种植大户投资1000万元,改造盐碱地、中低产田3360公顷。2023年,粮食产量超过1.5亿千克。

  【农村经济】2023年,全镇14个村集体总收入1055.32万元,较2022年增长157.53万元,其中11个行政村的集体收入在50万元以上;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与吉林鑫田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发展朝天椒庭院种植17.92公顷,总产值40万元,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打好“烤烟特色经济”牌,发展烟农43户,面积136公顷;推广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区,发展面积420公顷;开展花生、板蓝根、芍药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80公顷;大牲畜新增9374头(匹),全年牧业总产值3.6亿元。

  【绿色旅游】春秋两季造林任务全部完成,开展村屯绿化美化工作,栽种王族海棠、金叶榆、绿篱等各类观赏树木5万株,栽种各类观赏花卉20万株。推进“多彩坦途”旅游资源建设,在西明嘎至哈吐气乡交界处建立蟹田乐园试验区,在大呼拉村开发渔场旅游,打造西明嘎村古树观光区。

  【乡村振兴】围绕防返贫监测,开展常态化排查。突出“两不愁三保障”,常态化开展集中排查和日常排查,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口纳入监测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开展数据比对,规范抓好建档立卡脱贫及监测人口动态管理工作,并对“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信息进行精准录入更新。开展防返贫监测宣传工作,为各户发放宣传海报、发放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开展春秋季“雨露计划”排查,301人,完成“雨露计划”拨款36人,拨付5.4万元。现有外出务工1034人,公益性岗位551人,公益岗均已按要求签订合同。包保部门开展“我为群众解难题”实践活动,开展入户帮扶工作,帮助386户解决生活难题。围绕资源特色,注重发展村级产业。带动群众就地就近打工增收,有2个村进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尝试工作;1个村承包机动地12公顷,与飞鹤公司签订黏玉米种植合同,增加合作社收入10万元,吸纳脱贫户和非贫户就业8人;1个村购买大型农机具,开展秸秆打包工作,增加合作社收入8万元,吸纳脱贫户和非贫户打工10人。全镇14个村集体收入超过4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2个,70万元以上的村6个,40万元以上的村6个。围绕建设优美村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屯卫生整治活动,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带领群众开展卫生整治工作,设置固定卫生清扫日,解决垃圾清理突出问题。各村利用爱心超市进行卫生评比,每季度对卫生环境好的户给予表彰。全年改造完成危房28户,其中D级房屋21户,C级房屋7户。开展农村厕所提质年活动,对全镇2538个村级厕所开展全面摸排整改。围绕富民发展,推进庭院经济。庭院经济发展面积83万平方米。其中,有11个村种植朝天椒,总种植户202户,总面积17.9万平方米,总产量13.65万公斤,总产值40万元。

  【集中供水保障】因供热管线改造导致多处自来水管线漏水严重,影响居民用水,经与上级水利部门协调沟通及时进行抢修修复,与厂家联系多次对蓄水罐进行反冲洗提高水质。安排专职人员对水厂进行全天监测,确保24小时全天供水。

  【环境提升行动】推进镇村建设,整治人居环境。实施镇区排水管网和人行道工程,建设排水管网1690米,铺设人行道彩砖7720米、条石1748米,改善镇区卫生环境。在镇区内及各个出口栽植花卉12万株,对镇区内巷道老树进行更新栽植,对2831棵树木进行涂白抹红,保护树木,美化亮化效果明显。

  【基本民生保障】推进民政救助工作,落实低保月申报、月审批制度,每月定时限办理群众低保。办理城乡低保129户207人,发放临时救助118户208人,审批特困供养4户5人。全镇新农合参合率98%,脱贫人口参合率100%,常住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

  【污染防治】落实三级“河湖长制”和“林草长制”,巩固河湖“清四乱”成果,加强镇域内二龙涛河段和泡塘保护。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镇域内没有水污染源。落实秋季秸秆禁烧限烧责任体系,提高秸秆综合转化利用能力;开展“四禁”(指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禁止随意倾倒和直排厕所粪污、禁止建造露天粪坑、禁止其他影响厕所改造和粪污处置的行为)工作,让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应急管理】强化应急值班值守,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等制度。7月,二龙涛河段出现罕见的洪涝灾害。抗洪期间,全镇投入资金50万元,其中40万元购买无纺布、加固杆、苇帘等防洪物资,除险加固河段5000米,先后处置管涌、溃堤等险情3次,筑牢筑实“安全堤”。

  【法治建设】成立全面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把法治建设、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坚持将法治工作与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协调推进处理重点难点、历史遗留问题,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实行法律顾问制度,选聘镇司法所长担任法律顾问,制定法律顾问职责、工作方式、权利义务、日常管理等相关制度。免费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筑牢百姓合理表达诉求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