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
- 中
- 大
- 字号:
镇赉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0月22日
扶贫产业发展快 产业扶贫硕果丰
---镇赉县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镇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共有贫困村8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9402户,贫困人口37100人,分别占全县村、户、人总数的58.2%、31.9%和20.4%。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镇赉县结合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主要抓手之一重点实施,立足县情、乡情、村情,顶层设计分区施策,补齐短板明确目标,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群策群力下,各类扶贫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为全县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产业扶贫项目
围绕国家扶贫政策上项目。抢抓国家光伏扶贫对贫困县、贫困村敞口的政策机遇,为全部82个贫困村每村建设一个500千瓦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41兆瓦,年产值5420万元。截至2017年6月30日,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
围绕种植结构调整上项目。依托飞鹤乳业、澎湃农业、皓雨牧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实施粮改饲、粮改经、粮变肉、粮变奶工程,帮助群众转型增收。今年以来,黑鱼泡镇群众与飞鹤乳业签订青贮玉米订单,带动贫困户1748户,户均增收5062元。
围绕棚膜和庭院经济上项目。在中西部旱田区实施万栋日光大棚项目,新建大棚1867栋,打造了南岗子蔬菜、大岗玉木耳等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在东部水田区重点抓好庭院育苗棚延后蔬菜等项目,大大提高了产业附加效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总发展户数达到37745户,占农村总户数的90.5%,总面积达到3.73万亩。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全覆盖。
围绕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上项目。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抗旱水源井等工程,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以增产促增收。嘎什根乡立新村,通过实施水田排灌渠系建设,使4500亩涝洼地变成了高产田,户均增收2000元。
围绕培育新兴业态上项目。积极发展“互联网+扶贫”,大力扶持农村淘宝和电商平台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坦途镇马铃薯深加工、哈吐气黑小麦通过电商实现了订单种植,带动745户贫困户增收。今年8月,镇赉县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二、坚持分类施策,合理确定产业经营模式
“光伏+”模式。整合涉农资金3.1亿元,建设82个贫困村光伏电站项目,每村年均净收入达60万元,全部用于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村集体收入。
“政府+龙头企业+”模式。投入整合涉农资金3亿元,建设实施了镇赉县10万头肉牛养殖扶贫基地、特色养殖产业扶贫基地、飞鹤乳业奶山羊养殖基地、皓雨生态牧业养殖基地4个项目,在全市首创了政府投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租赁经营,资本收益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的新型产业带动模式,年总收益3000万元,覆盖59个非贫困村的13186名贫困人口。
“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充分发挥县内龙头企业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主动对接扶贫项目和资金,吸纳贫困人口入社合作经营。贫困户以自身享受的贴息贷款和项目补贴等进社入股分红,实现“挂靠”致富,带动贫困户8249户。
自建自营模式。针对有劳动能力和种养经验但缺少资金的贫困户,给予贴息贷款支持和扶贫资金补贴,鼓励他们自主开展家庭养殖、种植、加工、运输、劳务等生产项目,参与贫困户达9870户。
联户经营模式。针对有劳动能力但缺少技能和资金的贫困户,组织他们与农机大户、种养大户、生产能手等亲友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捆绑”致富,带动贫困户2000余户。
托管经营模式。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村委会组织建设种植园区或养殖小区,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并按照合同约定,将所得利润统一分配,带动贫困户2800余户。
通过上述6种模式,镇赉县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100%,所有贫困户都实现了扶贫产业叠加覆盖。
三、坚持健全机制,切实加强产业运行管理
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制定了《财政扶贫项目(合作经营)风险防控管理办法》《扶贫项目(合作经营)效益问效监督管理办法》《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管理办法》,出台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流程和资金拨付流程,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建立效益分配机制。制定《扶贫产业项目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对老弱病残幼等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合作社和企业协议分红方式,保证持续稳定增收。对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采取金融贷款入股经营的方式带动增收。
建立追责问责机制。出台了《镇赉县脱贫攻坚工作问责暂行办法》,目前已对10名落实扶贫政策不力的干部进行了组织约谈。同时,加大对扶贫领域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目前已立案131起,处理114人。